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纷争不断,爆发了无数次战争,游牧民族往往可以凭借强悍的野战能力、低廉的战斗成本往往能占到便宜,更有甚者到了辽、金横扫中原,元朝甚至以北方游牧民族之身问鼎中原股票配资爆仓,建立了跨越亚欧大陆的强悍帝国。反观中原一方,多采取防守姿态,修筑长城、利用险要地形以及深池坚城的防御策略与之周旋。敢于主动出击,深入敌境,在草原上与北方游牧民族野战的王朝寥寥无几,汉武帝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汉朝是如何做到反攻入草原,汉武帝用什么手段打造了一支可以碾压匈奴这个昔日的草原霸主的野战部队呢?解读这个问题,可以从部队的机动性、科技的先进性和制度的完善性三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机动性
在汉朝初期单兵作战力上,汉军与匈奴军可以做到1换5,但汉军一直处于被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朝的机动性不强,大汉朝缺马。缺马,这一直都是农耕民族的最大的问题,只有有了足量的战马才能组建起精锐的骑兵部队,提高部队的战略投送能力。
展开剩余80%汉朝初期其实是有骑兵的,当年楚汉之争时,刘邦即组建了一支由灌婴统领的少量骑兵部队,当年韩信就用这支部队平定了魏国,后来在韩信攻占齐国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灌婴的骑兵数量很少,只有一两万人马,与匈奴动不动就组织起十万骑军抢掠中原,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白登之围,刘邦在白登山上,第一次见到了几十万的匈奴骑军,也是从那时候起,在刘邦的带领下,汉朝开始扩充骑兵部队。但汉朝缺马,从匈奴购买马匹又太耗费国力,所以汉朝的骑兵数量也有限。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不利局面,汉文帝时期,开始鼓励民间养马,规定有马的家庭可免三个人的兵役。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在这个这个政策的鼓舞下,到了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灌婴率骑兵八万五千人于边境抵抗匈奴,可见当时的汉朝的骑兵部队已经初具规模;汉景帝时,开始建设国有大规模养马场,先后在西部和北部建了三十六个养马场,汉朝的养马规模达三十余万匹;到了汉武帝时期,养马规模更上一层楼,国有养马场圈养的战马就有四十五万匹,民间的马匹数量更多,曾经出现“庶众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的繁荣景象。
有了足够的马匹,才让帝国双壁卫青、霍去病的长途奔袭有了实现的可能,长途奔袭需要换马,还需要有战马携带物资,一个骑兵要配四、五匹战马才能轮转过来。譬如卫青剿灭右贤王的那次战役,卫青率三万人转战七百里,直扑右贤王主帐,此战卫青的部队就配有十几万匹战马,这个规模在农耕民族看来简直难以想象。
汉武帝在大量马匹储备的情况下,实现了汉军的马匹自由,让汉军作战可以深入敌境,让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二:科技的先进性
远程科技上:汉军装备有大黄弩。弩在战国时期就比较流行了,韩国就有了成规模的弩兵,赵国也有专业的弩兵,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就曾经以十万弩兵全歼十万匈奴精锐。汉弩在战国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含量,安装有射击标尺,使得弩由之前的凭感觉射击,变成了可以精准狙击,最强的十石弩被称为大黄弩,最远有效射程可达400米。汉匈第一高手“飞将军”李广就擅长使用大黄弩。再看匈奴的远程武器弓,弓箭的射距一般都在百米上下,与汉军的弩相比无论是攻击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速度都相差甚远。
近战科技上:汉朝没有马镫,因此没有双手持的重武器,汉军骑兵配备的都是单手武器。汉军配备的是环首刀,其名称源于刀柄首端有一个扁圆形的铁环。这种武器长一米左右,单刃、厚脊非常便于挥刀劈砍,更为重要的是,汉朝已经有了钢化技术,使得刀刃锋利不卷刃。环首刀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杀伤力的近战武器。再看匈奴骑兵,他们配备的是短刀和长剑,短刀长不足半米,而所谓长剑也不超过一米,更为关键的是剑更适合刺击,不利于劈砍,在杀伤力上与环首刀不是一个段位的。而且匈奴没有钢化技术,刀剑相碰之下,汉军的环首刀可以砍断匈奴的剑。
防御科技上:汉军单兵防护上装备盾、甲,材质上选择铁或是皮革,与匈奴相比相差不是特别先进,但是汉军有武钢车,一种四周和车顶蒙上皮革的战车,行军时可以运送士兵、武器和粮草,战斗时四周绑上长矛、刀剑,防止敌人近战围攻,它就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的装甲车,如果在车上开几个射击孔就是坦克。
三、制度的完善性
大汉是一个大统一王朝,而且经历了多年休养生息后,国富民强。汉武帝又是一个政治手段非常高明的君主,可以将国家机器充分利用起来。再看匈奴,还在用着单于和左右贤王的三方各自为战的局面,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汉朝的崛起,匈奴面和心不合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匈奴来中原抢掠不全是锦上添花,想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多的还是救命,每当匈奴遇上黑白灾,如果抢掠失败那么是可以要了匈奴小部落的命的。没有统一调配的匈奴,生存环境越来越差。
看一组数据就明白了,汉朝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人口由600多万增长到5000多万,增长近7倍,国库更是充盈,国力比汉朝初期增长了十倍不止。再看匈奴当年带领匈奴崛起的冒顿单于本部主力骑兵17万,老上单于14万,君臣单于10万,到伊稚斜时期就只有几万了。人口更是减少得厉害,在卫青、霍去病的人工干预下,匈奴的人口由200万锐减到120万,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汉朝实现了对匈奴的全方位打击。
纵观汉代以后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特别是两宋时期,由于缺少战马股票配资爆仓,武器又不具备明显的优势,更为关键的是游牧民族也效仿中原实现了统一,不会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这使得宋朝对上任何一支游牧民族的部队都是被压着打,逐渐失去外线主动进攻作战的能力,只能依靠坚城、地形以及河流等组织防御,这样便难免处处被动,甚至落得国破山河碎的悲惨境地。
发布于:天津市